查看原文
其他

区块链赋能港口供应链:现状、问题、实现路径

郭映江 贸易金融 2022-04-05
当今世界,数字化驱动技术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等重要的新生产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文 | 山东港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郭映江
来源 | 《贸易金融》杂志2021年8月刊

为了提升港口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水平,促进智慧港口建设,梳理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功能应用,针对港口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信息冗余、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识别滞后问题,提出区块链整合数据资源确保数据真实安全、依托智能合约实现业务风险可控、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全链增信机制三个实现路径。

当今世界,数字化驱动技术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等重要的新生产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新兴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七部委印发《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提出“深化信息协同效应和科技赋能,打造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应用场景,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等任务要求。

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同时又是港口重要的业务之一,依托区块链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应链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和交通强国建设,对于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港口功能应用

1.1  区块链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国政府不断加快区块链战略产业布局,2019-2020年全球24个国家发布了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及监管法规,各国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落地。

从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划来看,2019年德国发布“国家区块链发展战略”,欧盟委员会加大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企业加大投资计划;欧盟、澳大利亚、印度、中国等国制定了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发布区块链技术政策、法规文件共计217份;俄罗斯、巴西、韩国等国开展数字货币及金融监管相关研究;2020年2月,澳大利亚发布《国家区块链发展路线图》;2020年3月,韩国科学与ICT部宣布发起《区块链技术验证支撑计划2020》。

从项目落地情况来看,2012-2020年9月,各国政府发起和参与的区块链实验项目数量达到236项,其中美国、中国、荷兰、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参与的实验项目较多,集中于金融(包括数字货币)、公共服务、政府档案、数字资产管理、投票、土地不动产认证、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

从投融资领域来看,2020年1-9月,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融资金额为31.6亿美元,美国区块链投融资主要集中在数字资产、金融业、互联网等领域,中国更关注于溯源、供应链金融、数据管理、BaaS等领域。

从科研专利技术情况来看,区块链专利技术及学术论文数量出现大幅增长态势。2013年至2020年9月,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5万件,其中中国以2.1万件位列榜首;2019年区块链学术论文发表共计2793篇,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区块链技术体系、数字货币、数据安全、智能合约、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和数字城市等领域。

1.2  区块链主要功能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开放共享、数据不可篡改、信息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不同应用中发挥重要功能。总体而言,区块链能够实现以下三个主要功能:

(1)构建新信用机制。区块链技术在各参与方之间搭建了一套全新的互信机制,这种信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依赖中介的信任模式,采用机器算法和密码学原理确定各交易者身份,采用自组织方式和共识机制实现相互信任和相互协同。

(2)构建新信息体系。确保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可得性是数据要素最优先考虑的三大问题。区块链技术因其采用分布式记账和去中心化的存储方式,同时能够利用密码学哈希算法确保链上各个区块的数据安全和实时更新,每一位参与者凭借密钥都能够实时准确的获取数据信息,区块链成为数据存储记录的重要载体。

(3)构建新交易范式。区块链提供了可编程的经济治理机制,其可编程的特质使价值能够在互联网中获得标示并且流动,在使信息可信并资产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可信传播和资产的价值传递。区块链可根据各个参与者的贡献程度自动进行激励分配,同时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规则实现交易的自动达成,能够切实提高交易效率。

1.3  区块链港口应用场景

依托区块链技术的保理金融服务模式。基于区块链能够实现互信机制的功能,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理的场景下,能够将应收账款变成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可持有的电子债权凭证,进一步增强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提高了各参与主体的营运效率和资金回收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实现企业的合作多赢。

依托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化提货服务。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可追溯、可信任的技术特点,港口与船舶公司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互信,打通信息系统技术壁垒后,客户能够一次性完成数据录入和操作流程,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的无纸化操作。港口单证无纸化的发展,既提高了港口智能化水平,加快了流通速度,又大幅度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纸化放货模式已经在青岛港、厦门港、大连港(图1)等国内港口落地实施,客户提货时间大幅度缩短,口岸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图1  大连港口岸区块链平台提货流程

依托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ABS)金融服务。资产证券化各个参与主体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管理,确保底层资产在确权、定价、评级、转让、交易等各个环节具有真实、可追溯力,同时可以凭借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清算交易,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的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


2港口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

2.1  信息系统繁多且无法实时共享,形成数据信息冗余

随着社会组织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加深,不同软件及不同信息系统在不同部门之间造成数据传输不畅,导致数据冗余,产生“信息孤岛”。数据要素是港口供应链金融发展最核心资源,如何识别筛选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是关键,由于港口信息系统繁多,如财务系统与业务操作系统、物流系统之间数据传输并不兼容、不共享,这就造成大量无用数据和低价值数据,一方面港口自身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又出现数据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港口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数据困扰”,形成“信息孤岛”现象。

2.2  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导致交易效率低下

由于当前信用体系尚未健全,供应链金融中各个参与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无法实现链条上各个主体授信的全覆盖,只能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开展部分上下游客户的授信活动,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制约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规模。同时,为防范出现潜在信用风险,部分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授信过程中,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各个环节过分强调风险识别和风险的全流程管理,导致办理手续繁琐,交易效率低下。

2.3  风险识别处置滞后,造成潜在风险

传统供应链金融获取的有效信息数据存在滞后性,加之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无法及时、准确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出现风险问题后,处置手段又较为单一,往往造成较大资产损失。例如在港口货物质押环节中,由于多数质物是不移仓且频繁出入库、流动的,在业务实际操作中,质权人与出质人、保管人在监管协议中对质物出仓的审批手续和具体的出仓方式往往约定不明确,加之货物出入库信息无法实时同步更新,使得质物可控性无保障。


3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实现路径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面临的信息冗余、交易效率低、潜在风险高等问题,提升了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3.1  整合数据资源,确保数据真实、安全、可视化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资源整合及数据安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区块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商业价值。

一是在各个信息系统中实现底层技术标准的统一,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贸易交易等信息实现数据全覆盖,打通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堵点,只要登录一个系统就能实现所有数据的查询、录入等功能,供应链各个参与主体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联盟生态链,各个参与方能够共享一个透明可靠的信息平台和追溯流程。

二是利用去中心化的共享账簿,各参与主体只能录入及查询数据信息,均无法修改链上的历史原始数据,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3.2  依托智能合约,实现业务风险可控、高效交易

区块链技术通过设置自动交易规则和执行机制,在满足条件时,实现货物、货权、资金、债权等资产的自动强制转移以及合约规定的其他责任与义务的执行,能够降低人工干预,解决交易成本高、出错率高、效率低的问题,大幅度降低操作风险,提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自动化水平。

一是能够实现自动交易。智能合约按照预设的交易对手及交易规则,在满足条件的时间节点,可以自动达成交易,实现支付,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利用多方签名和智能合约技术,将合同及执行条款通过编程的方式写入区块,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清算,快速完成回款路径上的资金转移和账本信息同步更新,实现方便、快捷,强有力的回款保障。

二是能够实现智能风控。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质押物的风险不容忽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能够很好的实现对质押物的实时监管,同时利用智能合约可以提前设定处置价格与处置时间等特定条件,实现质押物的自动处置,能够有效的防范人为操作风险和市场价格变动风险,一旦违背合同约定,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相关风险缓释措施,并自动进行提示,进入催收程序,还能通过区块链跟踪买方信用情况变化和后续进展,适时提供合适的买方破产清算保护。

3.3  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全链互信、增信机制

区块链提供的交易信任由机器和算法确定,通过构建一个依赖于机器和算法信任的交易体系,解决在匿名交易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所有参与者通过密码学原理确定身份,采用自组织的方式,依靠共识机制实现相互间的信任。区块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基于共同的技术标准协议,构建了一套信任传导机制,形成了全局信任网络,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题,真正构建起全链互信、增信机制。

一是构建全局信任。区块链技术改变了过去供应链金融中心化模式运作,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再由中心化机构负责记录、储存、保管,数据信息采用分布式账簿的方式,由链上每一个参与主体共同享有,链上的参与者无法修改任何历史数据,因此,信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区块链技术构建起多点对应的映射关系,优化了业务操作模式,为供应链金融优化升级提供强信任关系保证。

二是实现信任传递。基于共同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区块链借助通证(Token)方式能够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传导,打通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壁垒,实现了全局信任。不论是第几级的供应商,只要能够拿到Token,就等同于拿到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能够证明与核心企业有合作,并且能够通过Token进行融资。

4结语

当前,区块链价值重构与产业赋能成为热点话题,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通证应用、区块链+监管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虽然区块链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目前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仍有许多底层技术、法律监管等问题需要探讨,但是港口作为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最好的应用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价值。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港口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数字港口和智慧港口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